以下內容取自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

類風溼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個慢性且反覆性的自體免疫疾病,需要長期的治療及追蹤。追蹤的重點之一,就是定期監測疾病的活性是否達到治療的目標(所謂達標, Treat to Target, T2T)。 

如同大部分的慢性病,醫學上都有一個治療的目標,例如血壓的控制在140/90 mmHg為目標,血糖的控制為醣化血色素HbA1c<7為目標,尿酸的控制為血中尿酸值<6 mg/dl。但類風溼性關節炎的達標目標為何,直到最近幾年才有共識。 

目前風溼科醫師普遍認為,類風溼性關節炎的治療目標為:臨床症狀同時抽血監測發炎指標都應達標。所謂臨床症狀達標,應將病人的腫痛關節數目控制在≦一個關節炎腫痛,至於抽血檢測發炎指標,血中C反應蛋白(CRP)應≦1。 

過去幾年醫學界已經發展了一個量化的達標計算公式“疾病活動指數28" ( DAS28 , disease activity score by 28 joints),DAS28的組成是由病人的腫、痛關節數以及病人的整體健康評估分數,同時加權計算病人的血中發炎指標ESR及CRP,以數學公式來求得DAS28值。 

DAS28的計算:
DAS28 = 0.56 √ (TJC28) + 0.28 √ (SJC28) + 0.70 Ln (ESR) + 0.014 (GH)
TJC28: 28 處關節觸痛之總數目
SJC28: 28 處關節腫脹之總數目
ESR:紅血球沉降速率
GH:整體健康狀態評估 (100 mm圖像模擬量表中所呈現的整體健康狀態)

DAS28值應控制在至少<3.2(即所謂的低疾病活性),最好能控制到所謂的緩解期,定義是DAS28≦2.6。 

臨床上應教育病人至少每三個月計算自己的腫痛關節數及DAS28數值,如果仍然>3.2,代表治療沒有達標,必須更改治療策略或調整治療藥物,如果已經達到疾病緩解期(<2.6),則可以考慮慢慢減藥。不過,類風濕還是一個長期慢性的終生疾病,一般認為必須終生服藥,只能慢慢減量,不能完全停藥。 

達標治療觀念的重點是,如果病人的治療不能達到治療的目標,則代表關節還在持續的發炎,長期下來會讓關節功能喪失,同時關節破壞,更甚者會影響病人的整體健康狀況,例如:心血管功能及骨質密度,同時會造成許多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併發症。所以類風溼性關節炎的病友們都應該熟悉這些達標治療的觀念,同時自己監測疾病活性,並定期到醫院來抽血檢驗。


arrow
arrow

    TeachingCen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