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殘胃癌(Gastric stump cancer)的敘述,何者為真?

A. 最常發生於幽門成形術後

B. 常見於胃手術後15年內

C. BillrothGastrectomy 25年後其發生率約為一般人的3

D. 胃手術後,得殘胃癌的機會約15

E. 其致病機轉疑與Hypertrophic gastritis有關

 

Ans: C.

 

A. 錯誤,好發於手術的吻合部位

B. 錯誤,胃部手術的15年內,得胃癌的機率比一般人低,15年後罹癌率才逐年增高

D. 錯誤,雖說會和區域、人種、性別有關,但胃手術後得到gastric stump cancer的百分比約是0.4%~9%

E. 錯誤,是懷疑和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有關

 

殘胃癌(Gastric stump cancer = Cancer of gastric remnant)

殘胃癌占整體胃癌種類的0.4%~5.5%

發生率因地區、人種、男女而異,介於0.4%~9%,一般平均認為在1%~5%

男女之比 = 5.41

平均發病年齡為65(多在胃癌手術後15年以上)

常因已經做過胃部切除手術而被忽視,難以早期診斷,以致常於末期才發現,預後極差。對於被診斷為殘胃癌的病人,其術後5年內存活率和一般尚未經歷過胃切除術的胃癌相仿。五年存活率約30%。第一期與第二期殘胃癌五年存活率約90-100%40-80%。但若進展至第三期之後(包含第四期)之五年存活率約僅14%

 

以下來自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AE%98%E8%83%83%E7%99%8C

從胃手術至殘胃癌發生的間隔時間文獻報告不一,平均為13~19年,最長間隔40年,少數病例短於10年。一般認為,胃手術後15年內胃癌的發生率較一般人群的胃癌為低,而術後15年以上,發生率逐漸增高,至術後20年以上,其發生率則較一般人群高出6~7倍,也就是殘胃癌現象。手術採畢氏II和單純胃空腸吻合術者比畢氏I式者更易發生殘胃癌。殘胃癌的好發部位是吻合口

 

成因:

1. 胃大部切除或迷走神經切斷後,胃泌素分泌下降使保護性粘液減少,胃黏膜逐步萎縮。

2. 畢氏II式和單純胃空腸吻合術後的膽汁、胰液和腸液的逆流更損害胃黏膜,形成慢性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

3. 胃呈低酸或無酸狀態,有利於細菌在胃內繁殖。細菌毒素及膽汁被細菌分解的代謝產物,可有促癌作用。而含硝酸鹽還原酶的細菌更能促進致癌物亞硝胺的合成。在這些促癌物的作用下,胃黏膜可能癌變。

※煙燻,鹽漬類食物,某些蔬菜,甚至飲用水含硝酸鹽。硝酸鹽經腸胃內某些細菌還原成亞硝酸鹽,與其他胺類再形成硝酸胺、亞硝酸胺。亞硝酸胺等強致癌物。

※胃手術後的疤痕甚至不吸收縫線的刺激,亦可能是殘胃癌發生的因素之一但成因可能較小。目前主流認為成因是來自於胃生理的改變,造成致癌物的累積和致癌環境的形成。

※過去認為早期胃切除可以防止消化性胃潰瘍癌變的觀點,現已被否定,反而術後胃多年後更易病變。


arrow
arrow

    TeachingCen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