恙蟲病(Scrub Typhus)-介紹與Q&A

 

以下內容取自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https://www.cdc.gov.tw/professional/ThemaNet.aspx?treeid=D3C97BA9727DB2C2&nowtreeid=D3C97BA9727DB2C2&did=679
https://www.cdc.gov.tw/professional/knowdisease.aspx?treeid=D3C97BA9727DB2C2&nowtreeid=D3C97BA9727DB2C2&id=FBCB5BF272322B88&did=679
https://www.cdc.gov.tw/professional/info.aspx?treeid=4c19a0252bbef869&nowtreeid=4dc827595f55c334&tid=9AB1E5E37EE3B8C3

台中市和平區衛生所
http://www.hepingphc.taichung.gov.tw/ct.asp?xItem=1178176&ctNode=27601&mp=108280

 

行政院衛生署中華民國96109日署授疾字第0960000892號公告「傳染病分類及第四類與第五類傳染病之防治措施」,自961015日生效。茲將「恙蟲病」修正為「傳染病防治法」規定之第四類傳染病

恙蟲病是由立克次體所引起的疾病,臺灣全年皆有病例發生,流行季節主要為夏季。

恙蟲病在世界地理上的分布呈現三角形的區域,從日本北部至澳大利亞北部以及巴基斯坦等地所構成,稱為「tsutsugamushi triangle」,甚至喜馬拉雅山脈也有恙蟲病的報告。

 

Q:什麼是恙蟲病?

A:恙蟲病是感染到一種叫恙蟲病立克次體的病原體,所引發的一種疾病。

 

Q:人如何會感染到恙蟲病立克次體,是經由空氣還是食物?

A:都不是,恙蟲病立克次體是藉帶有這種病原體的恙蟲幼蟲叮咬,經由它的唾液傳送到人體中,所以稱之為恙蟲病。

 

Q:什麼是恙蟲?

A:恙蟲是一種蟎類故又稱恙蟎,它的成蟲是八隻腳的,在分類上較接近蜘蛛

 

Q:恙蟲是生活在什麼地方,為什麼會被它叮咬到?

A:在自然界中恙蟲喜好高溫潮濕的環境,由於它在幼蟲時期必需叮咬動物行寄生生活,所以在野外雜草叢生處(如荒野、草地、山谷、田園等),野生小型哺乳動物(如鼠類)和恙蟲會共同形成一個流行區域,人若至該處活動則易受恙蟲幼蟲叮咬而致病。

 

Q:那一個季節被恙蟲叮咬到的機會最大?

A:台灣地區全年都有被恙蟲叮咬的可能,但以5月到12月為高峰

 

Q:被恙蟲叮咬時看的到嗎?會痛嗎?

A:恙蟲幼蟲的體型非常小,只有0.2~ 0.3mm,肉眼幾乎看不見,被叮咬時也沒有感覺,但如果被叮咬得病,多數患者在叮咬處會形成一個潰瘍性焦痂

 

Q:恙蟲喜歡叮咬人體什麼部位?

A:全身體表各處都有可能,但以皮膚柔軟處居多,如腰部、鼠蹊部及腋下

 

Q:被帶菌恙蟲叮咬後多久開始發病(潛伏期)

A:因感染到立克次體的量而有差異,從6天到21天都有,一般以912天最多。

 

Q:恙蟲病的症狀是什麼?

A:恙蟲病的主要臨床症狀為:
---焦痂(eschar):大約有50-80﹪患者可在被恙蟲叮咬處發現。
---局部淋巴腺發炎腫大
---發燒39以上,若未用抗生素治療,高燒約可持續14
---出疹:發燒第4-5天起,軀幹先出現紅色斑丘疹,繼而擴至四肢及臉。
---其他症狀有頭痛大量出汗結膜充血,如未適當治療,嚴重時會有血壓下降、意識不清、肺炎、心肌炎、休克等現象,死亡率可有1~60%之差異。

 

Q:恙蟲病會不會由人傳給人?

A:在自然的情況下恙蟲病只會經恙蟲叮咬而傳播,不會直接由人傳給人

 

Q:要如何預防恙蟲病?

A:恙蟲幼蟲都是在雜草的尖端等待宿主經過,因此在野外旅遊或工作時,應儘量不要進入草叢地帶,最好穿著長袖衣褲及長靴避免皮膚暴露。如果必需進入恙蟲猖獗地區活動者應於身體暴露處塗佈驅蟲劑,如Diethyltoluamide(DEET),且每48小時重施一次;或請醫師處方,服用偉霸黴素(Doxycyline)每週200mg,離開後仍需續用3-4週。離開易感染地後儘快沐浴,換洗全部衣物,並仔細檢查有無被恙蟲幼蟲叮咬。

 

Q:有預防恙蟲病的疫苗嗎?

A:目前正在開發中,還沒有上市。

 

Q:懷疑感染恙蟲病就醫時應注意什麼事情?

A:恙蟲病初期只有發燒的現象,很容易誤診為一般病毒性疾病如感冒,因此在發病前一兩週若有野外活動的經驗應主動告訴醫師懷疑是恙蟲病,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Q:如何確定得到恙蟲病?

A:除了上述臨床症狀外,最主要的判定要經由抽血檢查患者體內是否產生恙蟲病立克次體的抗體,本項檢驗通常需發病期及恢復期二次的檢驗結果作判定。

 

Q:為何檢查恙蟲病要在不同時間抽二次血?

A:為要比較患者身體的恙蟲病立克次體抗體是否有上升的情形,在不同時間要採二次血,同時二次採血的間隔要在7天以上。

 

Q:到山區、草叢活動後,若不適懷疑感染恙蟲病該怎麼辦?

A:須立即就醫,並告訴醫院您的活動地區及活動情形,並檢查身體上有無被恙蟲叮咬的痕跡。

 

Q:誰是感染恙蟲病的高危險群?

A:常在山區狩獵、耕種、登山探險者、深入草叢活動者均為易受恙蟲叮咬的對象。

 

Q:恙蟲病的死亡率如何?

A:本病的死亡率一般介於1~60﹪,但若早期發現適當的治療,死亡率通常低於1﹪。

 

 

恙蟲病(Scrub Typhus)

  • 疾病概述(Disease description
    • 恙蟲病(Scrub Typhus)又稱為叢林型斑疹傷寒,是由立克次體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可經由感染立克次體的恙蟎(Mite)叮咬傳播
    • 症狀包括發燒、惡寒、頭痛、背痛及肌肉痛、淋巴結腫大、出疹等,通常在恙蟎叮咬的部位,會形成特有的洞穿式皮膚潰瘍型焦痂(eschar
    • 發燒1週後,軀幹出現暗紅色的丘疹,並擴散至四肢,於數天後消失
    • 通常伴隨咳嗽和 X 光可偵測到的肺炎
    • 若不用抗生素治療,發燒約可持續 14 天,嚴重者可能會發生器官衰竭和出血,且依其地區、立克次體株和曾否暴露於疾病等情形,致死率為1%60%不等
  • 致病原(Infectious agent
    • 恙蟲病立克次體Rickettsia tsutsugamushiOrientia tsutsugamushi
    • 細胞內寄生之革蘭氏陰性菌
  • 流行病學(Epidemiology
    • 世界流行概況
      1. 恙蟲病在世界的地理分布相當廣泛,流行區域呈現三角區域(tsutsugamushi triangle),該區域的三個頂點分別為:日本北部、澳洲北部、巴基斯坦及阿富汗,此三個頂點連線所畫出的範圍,為恙蟲病流行之區域。此區域涵蓋熱帶及溫帶地區,甚至海拔3000多公尺高度之喜馬拉雅山上都有此病的分布
      2. 恙蟲病為亞洲臨太平洋區域,包含韓國、中國、日本、臺灣、菲律賓等常見的地方性流行傳染病,多數病例發生在東南亞、印尼、中國、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亞北部的農村地區
    • 臺灣病例概況
      1. 恙蟲病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
      2. 全年皆有恙蟲病病例發生,歷年通報數自45月開始呈現上升,67月達高峰,910月出現第二波流行
      3. 花東及離島地區病例數較多
      4. 臺灣流行概況詳見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傳染病統計資料查詢系統」。
        https://nidss.cdc.gov.tw/ch/Default.aspx
  • 傳染窩(Reservoir
    • 恙蟎的動物宿主有囓齒類、哺乳類(羊、豬、狗、貓)、鳥類等,其中以囓齒類鼠類為主,並可長期保菌和傳播恙蟲病立克次體(O. tsutsugamushi
    • 感染立克次體的恙蟎,會經由卵性遺傳而代傳立克次體,並於其四個發育期中,即卵、幼蟲、若蟲、成蟲各階段均保有立克次體,成為永久性感染
  • 傳染方式(Mode of transmission
    • 恙蟲病的病媒為恙蟎(Mite),屬於蛛形綱(Arachnida),幼蟲(chigger)相當微小,肉眼幾乎看不見
    • 恙螨會停留於草叢中,伺機攀附到經過的動物或人類身上,宿主遭具傳染性的恙蟎幼蟲叮咬,經由其唾液使宿主感染立克次體,不會直接由人傳染給人
    • 在臺灣,恙蟲病的病媒主要是地里恙蟎(Leptotrombidium deliense
  • 潛伏期(Incubation period
    • 621
    • 通常為912
  • 感受性及抵抗力(Susceptibility and resistance
    • 感受性為非特異性,患者康復後對O. tsutsugamushi的同型株會產生長期的免疫反應,但對異型株只有短暫的免疫性
    • 在數月內受到異型株感染只會產生溫和的症狀,但1年後感染,則會產生典型的疾病症狀
    • 若恙蟲病已為地方性疾病,生活在該地區的人,可能會遭到恙蟲第2次或第3次侵襲,但通常為良性的或不發生症狀的感染
  • 病例定義(Case definition
    • 以下條件符合任一項,及定義為檢驗結果陽性
      --臨床檢體(血液或皮膚傷口(焦痂))分離並鑑定出恙蟲病立克次體(Orientai tsutsugamushi)
      --
      臨床檢體分子生物學核酸檢驗陽性
      --以間接免疫螢光抗體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e assay, IFA)檢驗急性期(或初次檢驗)血清,IgM抗體力價達1:80以上,且IgG抗體力價達1:320以上
      --以間接免疫螢光染色法,檢測配對(急性期及恢復期)且清,恙蟲病例克次體特異性IgG抗體力價達4倍以上上升
      十、檢體採檢送驗事項(Specimens taking and transportation
    • 檢體採檢送驗事項相關資訊請參閱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傳染病檢體採檢手冊」,與「衛福部疾管署全球資訊網/專業版/通報與檢驗/檢驗資訊/檢體採檢」項下資料
  • 防疫措施(Measures of control
    • 預防方法
      1. 避免被恙蟎附著叮咬:避免暴露於恙蟎孳生的草叢環境。若至郊區、戶外活動或工作必須接觸草叢環境時,應做好個人防護措施,包括穿著長袖衣褲、手套、長筒襪及長靴等保護性衣物,並將褲管紮入襪內;於衣物及皮膚裸露部位可使用政府主管機關核可含DEETPicaridin之防蚊藥劑,並依照標籤指示說明使用。離開草叢環境後應儘速沐浴並更換全部衣物,避免恙蟎的附著和叮咬,以降低感染風險
      2. 消滅恙蟎:在特殊地區(如:營地周圍的地面、植物、礦坑建築物)和恙蟲病地方性流行的地區可使用有效的環境衛生用藥(百滅寧、第滅寧、賽滅寧、撲滅松等)
      3. 剷除雜草以消除恙蟎孳生地,尤其在住宅附近、道路兩旁以及田埂等草叢區域
        --剷除的雜草及垃圾應焚燒或掩埋
        --除草時需做好個人防護措施
        --如情況容許,可用焚燒法減低恙蟎密度。
      4. 進行滅鼠工作,避免鼠類孳生:
        --不讓鼠來-封住屋子周圍之鼠洞及空隙,以防止老鼠進入屋內
        --不讓鼠吃-食物收藏於適當的封閉容器內,以免引來老鼠覓食
        --不讓鼠住-居家環境保持清潔,勿堆積雜物,以免提供老鼠躲藏與築巢的處所
      5. 如有出現疑似恙蟲病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或有無出入郊區、草叢等暴露史,以供醫師診斷參考
    • 對病人、接觸者及周圍環境之處理
      1. 病例通報:依傳染病防治法規定,恙蟲病屬於第四類法定傳染病,應於1週內通報。
      2. 隔離:不需要。消毒:不需要。
      3. 檢疫留驗:非例行性檢疫項目。
      4. 接觸者處理:不需要。
      5. 接觸者及感染源的調查:調查確定病例的確實感染地點,與前往該地點的目的;並調查暴露於相同感染源之接觸者,是否有疑似症狀。
      6. 治療方法:四環黴素類,需遵從醫囑使用。

DEET.jpg

tsutsugamushi .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eachingCenter. 的頭像
    TeachingCenter.

    ~Teachingcenter的醫學筆記~

    TeachingCen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