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固氮作用

固氮酶複合體的結構及功能

  1. 生物的固氮作用,是由被稱為固氮酶複合體(nitrogenase complex)的高保守性蛋白質複合體所完成,其關鍵組成成分是固氮還原酶(dinitrogenase reductase)和固氮酶(dinitrogenase)
  2. 固氮還原酶(分子量60000),是由兩個完全相同的次單位(subunit)所組成的二聚體(dimer),並包含一個4Fe-4S氧化還原中心(redox center)連結在兩個次單位中間,可被一個電子氧化或還原
    Nitrogen fixation: electrons flow from ferredoxin to the reductase (iron protein, or Fe protein) to nitrogenase (molybdenum-iorn protein, or MoFe protein) to reduce nitrogen to ammonia. ATP hydrolysis within the reductase drives conformational changes necessary for the efficient transer of electorns.
  3. 固氮還原酶也含有兩個ATP/ADP結合位(分別在兩個次單位上),固氮酶(分子量240000)則是由兩種不同的次單位各兩個組成的四聚體(tetramer),包含了鐵(iron)和鉬(molybdenum);它的氧化還原中心則包含了兩個鉬(Mo)、三十二個鐵(Fe)和三十個硫(S)
  4. 約有一半的鐵和硫是以名為P(P cluster)的兩對4Fe-4S連結存在,其餘的則是作為新的鐵-鉬輔因子(iron-molybdenum cofactor)的一部份
  5. 也有含釩(vanadium)而非鉬的固氮酶,而有些細菌則是可以同時產生這兩種不同型式的固氮酶系統
  6. 在某些環境狀況下,含有釩的酵素也許是主要的固氮系統,但這尚未像依賴鉬的酵素一樣被明確的歸類
  7. 固氮作用是由高還原態的固氮酶所完成,並且需要八個電子:六個用來還原氮(N2),兩個用來製造反應機制中所必須的一分子氫(H2)
  8. 固氮酶被來自固氮還原酶上的電子所還原,固氮酶四聚體上,有兩個可供其還原酶結合的部位,而過程所需的八個電子一次一個,由固氮還原酶轉移至固氮酶上,一個還原態的還原酶結合至固氮酶上,並轉移一個電子,接著這個氧化態的還原酶自固氮酶上分離,重複此循環
  9. 每一輪的循環需要由二聚體還原酶所水解的二分子ATP
  10. 至於用來還原固氮還原酶的電子,其來源則不一定,還原態的鐵氧化還原蛋白(reduced ferredoxin),還原態的黃素氧化還原蛋白(reduced flavodoxin)以及其他的來源,皆有一定的貢獻,在至少一種的物種中,用來還原鐵氧化還原蛋白的電子,其來源是丙酮酸(pyruvate)
    Nitrogen fixation by the nitrogenase complex: electrons are transferred from pyruvate to dinitrogenase via ferredoxin (or flavodoxin) and dinitrogenase reductase. Dinitrogenase reductase reduces dinitrogenase one electron at a time, with at least six electrons required to fix one molecule of N2. An additional two electrons are used to reduce 2 H+ to H2 in a process that obligatorily accompanies nitrogen fixation in anaerobes, making a total of eight electrons required per N2 molecule.
  11. ATP在此過程中扮演的角色有些不尋常,ATP不僅可以透過其磷酸酐鍵(phosphoanhydride bonds)的水解作用提供化學能,亦可藉由降低活化能的非共價反應來提供鍵結能(binding energy)
  12. 在固氮還原酶所催化的反應中,由ATP結合和ATP水解所帶來所帶來的蛋白質構形變化,有助於克服固氮作用的高活化能屏障
  13. 兩個ATP分子結合至還原酶上,可將其還原電位(reduction potential)-300mV轉為-420mV,這是將電子轉移至固氮酶上所需的還原力的強化,接著在電子真正進行轉移前,這些ATP會被水解
  14. 固氮酶複合體另一個重要的特徵是有氧狀態下極端不穩定,還原酶在空氣中是失活的,其半衰期為30秒,固氮酶在空氣中的半衰期則為10分鐘,非共生性的固氮菌透過許多不同的方式因應這個問題,有些細菌僅存活在無氧環境中,或是在有氧環境下壓制固氮酶的合成
  15. 另一些好氧細菌,例如Azotobacter vinelandii,則是將ATP合成過程與電子傳遞進行部分去偶合,如此一來氧氣在進入細胞時便立刻燃燒耗盡,因此在固氮作用進行時,培養這些細菌會提高環境的溫度,這是他們將自己與氧隔絕的結果

 

豆科植物與固氮細菌的共生關係

  1. 豆科植物與在其根瘤(root nodule)部位的固氮菌之共生關係(symbiotic relationship),同時兼顧了固氮酶複合體的能量需求和處理其對氧氣的不穩定性
  2. 對於固氮作用的能量需求,也許是造成這種植物-細菌連結關係的演化驅動力
  3. 位於根瘤部位的細菌得以接觸大量的能量庫,它由植物以糖和檸檬酸循環中間產物的形式提供,使得它們可以固定大量的氮,遠比一般狀況下非共生性的細菌,只在土壤中所能固定的氮多上數百倍
  4. 為了解決關於氧氣毒性(oxygen-toxicity)的問題,根瘤部位的細菌浸在由植物產生的溶液中,內含有名為豆科血紅素(leghemoglobin)的血質蛋白,可與氧結合(雖然血質的部分是由細菌所提供)
  5. 豆科血紅素會與所有可接觸的氧結合,使其無法干擾固氮作用,並且有效的將氧運輸至細菌的電子傳遞系統(electron-transfer system)

growth-macro-plants-113335.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eachingCenter. 的頭像
    TeachingCenter.

    ~Teachingcenter的醫學筆記~

    TeachingCen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