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外科試題-腹部腫塊
六個月大男嬰,意外發現在右側腹部有一拳頭大的腫塊,體檢時顯示此腫塊不會移動,也不會痛,界線不明略呈圓形、表面光滑、質地略硬,請問下列哪些是可能診斷?
(A)威廉氏腫瘤(Wilm’s tumor)
(B)腸道複製(intestinal duplication)
(C)神經母細胞瘤(neuroblastoma)
(D)腎水腫(hydronephrosis)
(E)大網膜腫瘤(great omentum tumor)
Ans: (A)(C)(D)←答案請反白
(A)威廉氏腫瘤(Wilm’s tumor)症狀:
因為沒有疼痛不適或者只有輕微症狀,常是在腫瘤已經長到一定體積才被發現,可能什麼症狀都沒有,也可能會出現以下的症狀:
----腹部腫塊、腹痛、腹脹,便秘
----發燒、全身不舒服、精神倦怠
----血尿
----噁心、嘔吐、食慾變差、體重減輕
----高血壓
(B)腸道複製(intestinal duplication)症狀:
症狀可出現在任何年齡,60~83%於2歲以內發病,不少病例出生1個月內出現症狀,少數病例無症狀,僅在其他疾病行剖腹手術時發現,常見症狀如下:
----腸阻塞
----消化道出血
----腹部腫物及腹痛(超過一半可以在腹部摸到腫塊,可能呈圓形或卵圓形,表面光滑具有囊性感,無壓痛,一般腫物界線很清楚,可活動,如果有出口與主腸管相通,腔內分泌液得以排出,摸到腫塊的機會較少,但若出口狹窄組塞,腸腔內液體積蓄於腹部就可觸及條索狀物,增大較快的囊腫因囊壁張力增高出現腹痛,外傷或感染致囊腫內出血或炎性滲出時,腫物迅速增大,腹痛加劇,並伴有腹肌緊張和壓痛,一旦囊腫破裂或穿孔則導致腹膜炎)
(C)神經母細胞瘤(neuroblastoma)症狀:
早期多不易察覺,發現時多已轉移,腫瘤的症狀,取決於發病的位置
----源自腹部:腹部無痛腫塊、腹脹、腹痛、水腎、便秘、膀胱功能異常
----源自脊椎旁神經節:下肢麻痹、四肢無力、步態不穩
----源自腎上腺:腎上腺素分泌過度、高血壓、頭痛、潮紅、盜汗
(D)腎水腫(hydronephrosis)
實質器官的腫大,也是造成腹脹、腹部腫塊的常見原因
----肝臟:如急或慢性肝炎、肝硬化、膽道閉鎖症、肝醣貯積症(或脂肪貯積症)造成之肝腫大。一般嬰兒,尤其是前4個月的嬰兒,在右肋下緣2公分還可摸到肝臟,這是正常的。大一點的孩子,則通常肝臟很少超過右肋1公分以上,除非是在深呼吸的時候
----脾臟:大孩子的腹部觸診,一般也是無法摸到脾臟的,但是前數週的新生兒,則在左肋下1公分還可摸到,學齡前兒童,則可在左肋下摸到脾臟的邊緣,脾腫大可以是先天性酵素異常引起,也可以是溶血性疾病或是肝門靜脈高壓引起
----腎水腫:有些小孩則有憋尿的習慣,造成膀胱的腫大而引發腹脹、水腎產生腹部腫塊;凡此種種,都必須深入去了解箇中原因,並加以處理
(E)大網膜腫瘤(great omentum tumor)症狀:
大網膜腫瘤多為轉移瘤,原發部位常在結腸、胃、胰腺或卵巢。原發性網膜瘤十分罕見,可以是良性或惡性,其症狀表現如下:
----腹痛:仰臥時疼痛加重,站立位減輕,少數病例有噁心嘔吐
----腹部腫塊伴隨體重減輕
----腹水:惡性腫瘤晚期可有腹水產生,叩診有移動性濁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