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自長庚紀念醫院黃燦龍副院長授課內容
肝衰竭合併敗血症的營養支持
A. 肝功能受損至一定程度,會導致肝衰竭,因此肝功能障礙或肝衰竭時的營養代謝改變及營養支持的內容是臨床醫師或營養師常碰到的問題。肝功能發生障礙時,病人的食慾減退,能量攝取不足,尤其蛋白質攝取又有所顧忌,在此循環之下,營養不良就漸漸形成。因此就肝臟疾病言之,急性肝炎的患者,因胃口不好,但肝臟的代謝尚不致於太差時,一般飲食並不必太限制,除非病人為猛爆性肝炎,則其蛋白質就必須有所限制
B. 慢性肝炎的病人,大致上的營養攝取不太受影響,不過若病人漸有肝硬化現象,則因胃口差,又有腹水之故,病人之營養攝取需加強,但是蛋白質則要有所限制,以防肝腦病變。明顯的肝衰竭病患,蛋白質之給予應以支鏈性胺基酸為主之蛋白質,且不超過每天40公克
C. 另一方面,當病人接受全靜脈營養也會有肝功能障礙的併發症產生,常見原因如下:
= (1).持續高能量輸入
= (2).體內有細菌感染
= (3).肝內缺乏carnitine等
如果病人仍需要高能量的全靜脈營養,則應考慮降低能量至每天每公斤三十大卡以下,使用支鏈性胺基酸的蛋白質輸液,使用中鏈脂肪酸及以週期性給予方式
D. 敗血症病患也常導致多器官衰竭,而病人一旦發生肝衰竭,表現上常是逐漸惡化,治療的原則是先改善導致敗血症的原因,而營養支持則如同前述能腸道營養(http://teachingcenter1.pixnet.net/blog/post/358295030)為主,以腸道營養減少黏膜上細菌轉位的風險,至於無法給予腸營養的病患,則其靜脈營養之原則,則是降低能量,給予支鏈性胺基酸及中鏈脂肪酸乳劑等,以上的營養治療,應儘早採用以免肝功能持續惡化
E. 無法恢復肝衰竭的確是令臨床醫師束手無策的問題,但為有時又會因為要防止因肝衰竭,而造成營養不足,又進一步使肝臟功能惡化,為了切斷這個惡性循環,適度而確的營養支持是必要的
F. 若能確保肝功能不會因營養失調而惡化,則治療肝衰竭能有更好的成效,因為好的營養狀態可以使肝細胞再生能力加強,使肝功能有機會漸恢復病提高病人的存活率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