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代謝異常疾病
- 威爾森氏症Wilson disease
- 銅代謝異常疾病
- 肝、腦、眼、腎病變最為顯著,症狀有肝功能異常直至肝硬化、基底核退化、眼角膜Descemet’s membrane因堆積銅而生成Kayser-Fleischer ring
- 體染色體隱性疾病,位於第13對染色體上copper transport ATPase異常,造成銅膽汁排泄障礙所致
- 一般要青春期才會發病,至少在上小學以前(六七歲以前)罕見
- 診斷:
(1)血中攜銅蛋白ceruloplasmin下降,小於20 mg/dL
(2)每公克乾重之肝內銅堆積超過250μg
※其實只要有膽道阻塞或破壞,就會有肝內銅累積,但只有Wilson disease可以達到這麼大量
(3)每日尿中銅含量大於100μg
(4)血清銅濃度可高可低可正常,非診斷標準 - 雖會造成肝硬化,但肝癌機率並未有統計指出明顯上升
- 色素性肝病變,血色沉著病Hemochromatosis
- 過多的鐵蓄積於體內造成,為系統性疾病,唯過量之鐵會有超過1/3堆積於肝臟,故肝臟的變化顯著(每公克的肝臟堆積超過1000μg的鐵)
- 鐵可以造成自由基傷害、增加膠原蛋白生成、與DNA結合產生破壞
- 原發性:HFE基因突變(6p21.3, G845A, C282Y),體染色體隱性遺傳,hepacidin的作用失調,十二指腸crypt上皮無法對血液中鐵濃度做出反應,使表面吸收細胞無抑制地吸收鐵造成,多沉積在肝細胞內
※鐵調素Hepcidin:肝臟分泌,肽類激素,抑制鐵通過腸黏膜,從而防止鐵吸收過多 - 續發性:過多的鐵沉積在單核吞噬細胞系統(= 網狀內皮系統 = Reticuloendothelial system (RES)),成因有:
(1)輸血過多
(2)無效性紅細胞生成(ineffective erythropoiesis)合併紅血球破壞,如:beta-thalassemia、sideroblastic anemia
(3)服用過多鐵劑
(4)先天缺乏transferrin
(5)慢性酒精性肝病變(分配異常造成沉積)
(6)Porphyria cutanea tarda - 因為女性生理期可以減緩其堆積,男性症狀較早發生且較嚴重,發病時間多為40~50歲,雖然基因盛行率高(帶有HFE突變約11%),但外顯率低
- 臨床上會出現小結節性肝硬化、皮膚色素沉著、關節假性痛風、心肌病變、心律不整、陽痿無月經等內分泌失調
- 死因多為肝硬化、心臟病或肝癌(肝臟細胞癌風險為200倍,且不因治療而下降)
※血鐵質對肝細胞本身就有毒性,原發性沉積先從門脈區旁的肝細胞開始,繼而到Kupffer細胞中 - 沉積量:肝>胰臟>心肌>腦垂體>腎上腺>(副)甲狀腺>關節>皮膚
- Alpha1-antitrypsin缺乏症
- Alpha1-antitrypsin為肝細胞製造,具有抗中性球酵素的功能,防止elastin被分解
- 缺乏症的病人,起因於蛋白質的摺疊異常,導致alpha1-antitrypsin無法釋放,堆積於肝細胞內
- 肝臟組織的病變本身不明顯,病理染色PAS+/dPAS+
- 全身各處都容易受到PMN的攻擊,其中以泛小葉型肺氣腫最常見
- 酒精性肝病變
- 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小結節性)
- 型態變化:fatty liver (從zone 3為中心開始)、ballooning degeneration、liver cells necorsis、Mallory bodies、PMN infiltration、perisinusoidal and perivenular fibrosis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