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Cryptorchidism in Child
隱睪症 = Cryptorchidism or Undescended testis
Testis = Testicle,複數 = Testes
以下內容為2014年American Urological Association guideline
此篇系統性文獻回顧(systematic review)蒐集了1980~2013年704篇關於隱睪症的文章進行討論和總結
診斷Diagnosis
= 診斷指引共9點
= 第1~6點和第9點為標準診斷流程
= 第7點為建議之進一步檢查方向
= 第8點為可參考的檢驗項目
1. 問診時,務必清楚記錄病患出生史(birth history)和母親懷孕史(gestational history)(證據強度Evidence Strength: Grade B)
= 睪丸下降包含兩個階段:腹腔內下降(transabdominal descent)和腹股溝移動至陰囊(inguinoscrotal migration),前者發生在22~25周,後者發生在25~30周
= 早產兒有較高的隱睪症發生率(非早產兒1~3%,早產兒15~30%),但剛出生時可以先觀察
= 校正月齡後,六個月大的男嬰不應該有隱睪
= 除了使否早產之外,低出生體重也是一個危險因子
2. 在健兒門診(well-child visit),診視醫師或護理師(primary care providers)應該確實觸診每一個男嬰的陰囊大小和位置(證據強度Evidence Strength: Grade B)
= 隱睪症的男嬰,其睪丸的位置可能在腹腔、腹股溝管(鼠蹊管inguinal canal)、表淺鼠蹊凹陷處(superficial inguinal pouch)、陰囊深處(upper scrotum)及其他如會陰部、對側陰囊、大腿等
= 約有七成的隱睪症還是可以由觸診確定位置,摸不到位置的三成中,約一半在腹腔內,約三分之一在腹股溝和陰囊之間的區域,剩下的可能為其他區域或無睪丸
= 隱睪症的男嬰在六個月大前可能自然下降至正確的位置,但也有少數情況下降至「不正確」的位置(後天隱睪症(acquired cryptorchidism)),故需要定期於健兒門診中追蹤和觸診
= 考量到後天隱睪症的可能性,兩三歲前的健兒門診都應該記錄睪丸位置
※後天隱睪症的不孕、癌化等風險,與先天隱睪症並無不同!
= 睪丸位置不固定,伸縮性睪丸(retractile testis)的男嬰,也應持續記錄睪丸是否穩定在正確的位置
3.和4. 不論先天或後天當發現有(校正月齡後)六個月以上的男嬰,仍然為隱睪時,應當轉介給(小兒)外科醫師,已做進一步的評估和治療(證據強度Evidence Strength: Grade B)
※此處將指引中的第三點和第四點合併
= 六個月大的男嬰,其睪丸會再自然下降的機率低
= 後天隱睪症(acquired cryptorchidism)的盛行率在西方國家約為7%,而且8歲大的男童為高峰
5. 當發現一個外觀為男嬰,但雙側隱睪且無法觸診確認任一側睪丸位置時,應立即轉介給相關專家(如兒童內分泌科醫師和兒童泌尿科醫師),進一步評估性別分化障礙(性別發展障礙disorder of sex development (DSD)) (證據強度Evidence Strength: Grade A)
= 雙側隱睪可能為無睪丸,無睪丸可能為基因型女性(46XX)合併其他疾病(如先天腎上腺增生症),若沒有早期診斷,可能會有其他危害
※若懷疑先天性腎上腺增生症(congenital adrenal hyperplasia),須小心休克、低血鈉、高血鉀
=雙側隱睪且無法觸診確認任一側睪丸位置時,建議執行染色體核型分析(karyotype)和荷爾蒙檢驗(包含17-hydroxyprogesterone levels, luteinizing hormone, follicle-stimlating hormone, testosterone and androstenedione)
6. 發現隱睪症的患者時,在轉介給相關專科醫師(兒童外科、兒童內分泌科、兒童泌尿科)之前,「不需要」安排超音波,且「不建議」其他影像學檢查,因為這些檢查多半對於隱睪症的診斷和治療沒有幫助(證據強度Evidence Strength: Grade A)
= 七成的隱睪症可以藉由觸診確定睪丸位置
= 對於不論單側或雙側,無法經由觸診確定睪丸位置的隱睪症男嬰,若想確認其睪丸位置,應當安排診斷性腹腔手術(內視鏡或開腹皆可diagnostic laparoscopic or open exploration)
※有鑑於民情、醫療資源、醫療花費等的不同,在台灣多半還是會先安排超音波檢查(雖然幫助不大)
= 超音波檢查對於無法觸診確認的隱睪症,對於確認睪丸位置,其敏感性(sensitivity)為45%,特異性(specificity)為78%,超音波也不是用來確認病患是否有睪丸的好工具
= 電腦斷層掃描因費用及輻射的問題,在指引中不建議使用
= 有一些研究認為核磁共振可以協助確認睪丸位置,但考量其費用及可能等待時間的延誤,在指引中並不建議常規使用
7. 當病童合併有尿道下裂時,需進一步評估性別分化障礙(性別發展障礙disorder of sex development (DSD)) (證據強度Evidence Strength: Grade C)
8. 雙側隱睪合併無法觸診確認睪丸位置,而且又沒有先天性腎上腺增生症(congenital adrenal hyperplasia (CAH))的病患,應檢測穆勒氏抑制物質(Müllerian Inhibiting Substance (MIS or Anti- Müllerian Hormone [AMH]))以及荷爾蒙檢驗,以評估無睪丸症(anorchia) (證據強度Evidence Strength: Grade C)
= 一歲以下的無睪症病患,血中LH及FSH高,MIS及inhibin B幾乎無法偵測,testosterone低
= 當染色體核型為46 XY但MIS及inhibin B幾乎無法偵測時,且FSH升高,病人可能無睪丸組織(anorchia),可能不需要hCG刺激試驗(hCG stimulation testing)或手術探查(surgical exploration)
※此為證據強度C的建議
= 若檢驗指標顯示Sertoli及Leydig cell功能正常,則手術探查仍是必要的
9. 伸縮性睪丸(retractile testicle)的男嬰,應至少每一年檢查一次睪丸的位置,直至睪丸穩定在正確的位置,以避免睪丸續發性上升(secondary ascent)回腹腔(證據強度Evidence Strength: Grade B)
= 續發性回升,可能肇因於過度的提睾反射(hyperactive cremasteric reflex)、短而未關閉的鞘狀突(foreshortened patent processus vaginalis)或沾黏牽拉(entrapping adhesions)
治療Treatment
= 接續診斷的第9點,治療指引從第10點開始到第16點,共7點
= 第10~13點為標準治療指引
= 第14~16點為臨床建議
10. 因為反應率低、缺乏足夠的證據及沒有長期的幫助,不應使用荷爾蒙治療期待睪丸下降(證據強度Evidence Strength: Grade B)
= 目前沒有有力的證據支持荷爾蒙治療可以促進睪丸下降
= 目前沒有長期的追蹤研究證明荷爾蒙治療與長期生育能力的關係
11. (校正月齡後)六個月大的男嬰如果仍為隱睪,應在一年內安排手術治療(證據強度Evidence Strength: Grade B)
= 手術應於男嬰6個月大~18個月大之間施行(校正月齡後)
= 於此時限內手術,較能保留往後的生育能力
12. 青春期前的男童(prepubertal, 10~13歲),若發現為隱睪,且可觸診確認位置,應盡速安排陰囊或腹股溝睪丸固定手術(scrotal or inguinal orchidopexy) (證據強度Evidence Strength: Grade B)
= 隱睪症在青春期前就完成睪丸固定手術,相比於青春期後才手術,可以降低2~6倍的癌化風險
= 青春期後才被診斷的隱睪症,應考慮睪丸切除術(orchiectomy)或切片檢驗(biopsy)
※成人才被診斷的隱睪症,在此篇指引中並沒有討論
= 成功完成睪丸固定手術的病人,後續再發生病側睪丸萎縮(subsequent atrophy)的情形低於2%
13. 青春期前無法觸診定位的隱睪症病童,外科醫師在消毒之前,需在麻醉的狀況下,重新觸診睪丸的所在位置;若仍然無法觸診睪丸的位置,應開始手術探查,若有需要,應執行腹腔探查與睪丸固定手術(證據強度Evidence Strength: Grade B)
= 手術的方式包含primary orchidopexy、one-stage Fowler-Stephens orchidopexy以及two-stage FS orchidopexy
14. 對於無法觸診定位的隱睪症病童,在手術探查時,外科醫師應仔細檢視睪丸血管(testicular vessels)以決定接下來的處置(臨床建議)
= 藉由仔細評估睪丸血管,可以在血管末端找到未下降的睪丸,當無睪丸症時,也可以藉由找到血管的最末端,確定睪丸未形成
= 血管的位置多在:後腹腔沿著腰大肌(retroperitoneum along the psoas)、腹股溝管(inguinal canal)或陰囊中(scrotum)
15. 當對側睪丸正常,且患側睪丸血管過短、輸精管過短、畸形或睪丸分化不全,可以考慮對換側執行睪丸切除術(orchiectomy)(臨床建議)
= 除非情況無法挽回,切勿輕易切除、放棄患側睪丸
16. 醫師應當完整衛教病童及病童家屬,並且清楚說明往後可能受到影響的生育能力以及癌化風險(臨床建議)
= 睪丸癌風險Testicular Malignancy
--- 近期的研究都指出,在青春期前接受睪丸固定手術,相比於青春期後才手術,可以減少睪丸癌發生的風險
--- 曾有過隱睪症的病童,於青春期後,應該學習如何自我檢視睪丸,並且至少每個月執行一次,以早期發現睪丸癌
= 生育能力Fertility
--- 雙側隱睪症生育能力將下降至62% (38%不孕),單側隱睪症生育能力下降至89.5% (10.5%不孕),相比於對照組的生育能力94% (6%不孕)
(Lee PA, O’Leary LA, Songer NJ et al: Paternityafter unilateral cryptorchidism: a controlledstudy. Pediatrics 1996; 98: 676.)
--- 單側睪丸症、單側睪丸切除與單側隱睪症的生育能力無統計上的差異
--- 睪丸切片後的組織變化,無法高度相關其後成人時的荷爾蒙變化和精液分析結果
--- 如果為雙側隱睪症,且其後的睪丸切片呈現無生殖細胞(germ cells),其不孕的風險為75~100%,而單側隱睪症的睪丸切片無生殖細胞,其不孕的風險約為33%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