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性或頑固性打嗝治療
Treatments for Persistent and Intractable Hiccups
大多數的打嗝是急性、暫時性和自限性的,通常會在幾分鐘內停止,只有在非常少數的人會演變成持久性或頑固性打嗝。
在臨床上,持久性或頑固性打嗝不僅影響患者生活及工作,還可能導致不良的後果 (包括胃腸道逆流、營養不良、體重減輕、疲倦、脫水、失眠、焦慮、精神壓力等合併症),對生活品質有顯著的影響
打嗝的分類
- 打嗝的醫學名詞為“Singultus”,衍生自拉丁文“singult”,意思是“喘息”或“啜泣”
- 打嗝是一種橫膈膜及吸氣肌(inspiratory muscle)不自主、間歇、反覆、痙攣性地收縮,導致突然的吸氣及聲門突然快速的關閉,因而發出”hic”的聲音
- 其頻率約每分鐘4至60次。打嗝根據其持續的時間可分為三類
- 打嗝發作(hiccup bout):打嗝持續≤ 48小時
- 持久性打嗝(persisted hiccup):打嗝持續> 48小時長,≤一個月
- 頑固性打嗝(intractable hiccup):打嗝持續>一個月
目前認為的發生機轉
- 打嗝反射環的主要組成為:
- 傳入肢(afferent limbs),包括迷走神經,膈神經(由頸脊C3-C5衍生),以及交感神經鏈(從胸脊T6-T12衍生)。膈神經(phrenic nerve)、迷走神經(vagus nerve)及交感神經鏈(sympathetic chain)
- 打嗝中樞(hiccup center),被認為是位於下視丘,延髓網狀結構,靠近呼吸中樞的腦幹、頸脊髓C3和C5之間所組成
- 傳出肢(efferent limbs),包括膈神經、聲門和肋間吸氣肌的輸出支、迷走神經的喉返神經支等
- 打嗝反射環活化後,喉返神經刺激聲門閉合,造成''Hic''聲的產生。
打嗝的可能成因
- 腸胃道:
- 胃:胃癌、潰瘍、胃脹氣、胃食道逆流、橫膈膜疝氣
- 胰:腫瘤、胰臟炎
- 腸:腸阻塞
- 腹膜:腹膿瘍、橫膈下膿瘍、腹部手術後
- 胸腔:
創傷、肺炎、肺結核、肋膜炎、膿胸、氣喘、縱膈炎、縱膈腔腫瘤、心包膜炎、肺膿瘍、心肌梗塞、動脈瘤、食道癌、食道潰瘍、食道弛緩不能、橫膈膜疝氣、橫膈膜腫瘤、淋巴結腫大 - 中樞神經:
顱內腫瘤、創傷、感染、癲癎、水腦症、多發性硬化症、缺血性疾病、膈神經或迷走神經的刺激、腦室腹腔引流術後 - 內分泌:
腎衰竭、糖尿病、低血鈉、低血鉀、低血鈣、二氧化碳過低(如過度換氣)、高尿酸血症、酒精 - 感染:
帶狀疱疹、結核病、瘧疾、流感、傷寒 - 壓迫、刺激到頸部神經:
異物、甲狀腺腫、頸部腫瘤、咽炎、喉炎、動脈瘤、外耳道受刺激、氣管插管、頸部過度伸展、內臟牽引拉扯 - 心理因素:
壓力、人格障礙、厭食症、精神分裂症、轉化症、悲傷反應、詐病 - 藥物:
- 非化療藥物:
Corticosteroid (Dexamethasone, Methylprednisolone)、Alpha-methyldopa、Barbiturates、Sulfonamide、Benzodiazepines (Diazepam, Chlordiazepoxide)、Heroin、Nicotine、Opioids、Antibiotics (Macrolides, Beta-lactams and Fluoroquinolones)、Dopamine antagonist (Perphenazine, Perphenazine)、Inhalational anesthesia - 化療藥物:
Etoposide、Cisplatinum、Carboplatin、Cyclophosphamide、Docetaxel、Gemcitabine、Irinotecan、Paclitaxel、Vindesine、Vinorelbine
- 非化療藥物:
打嗝的非藥物治療
- 輸入神經的刺激(如迷走神經及膈神經)
冰水潄口、吞砂糖或硬麵包、用棉花棒刺激咽喉部、用力拉扯舌頭、咬檸檬、壓迫眼球、壓鼻樑、壓上唇、打噴嚏 - 吸氣中樞的刺激
憋氣、持續用力閉氣-伐氏操作 (Valsalva maneuver)、罩上塑膠袋呼吸,受到驚嚇(fright)而倒抽一口氣(gasp)、咳嗽、身體往前傾壓迫胸廓
打嗝的藥物治療
常用藥物:
- Metoclopramide (商品名Primperan)
- 用法:偶發的話可以給予10 mg IV或IM Q4HPRN,若為長期反覆性發作,可以維持劑量: 10-20mg PO或IV QID
- 加速胃排空且具有Antidopaminergic作用
- Simethicone (商品名Gascon、Kascol)
- 40 mg QID PO,飯後30分加睡前
- 消脹氣以避免擠壓、刺激到神經
- Baclofen (商品名Befon)
- 5mg TID PO,可逐漸增加劑量,最大每日劑量為75mg
- 肌肉鬆弛劑與解痙劑,當Metoclopramide或Simethicone藥物治療失敗時的選擇
- Haloperidol (商品名Hadol)
- 2-5mg IM,維持劑量: 1-2mg PO TID
- 鎮靜劑,產生低血壓的副作用較低,適用於老年人
- Chlorpromazine (商品名Winsumin)
- 25-50mg IM,維持劑量: 25-50mg PO TID
- 精神科用藥,易產生姿勢性低血壓,但治療效果好
以下的藥物很少用於治療打嗝,但一些小型的研究認為可能有效
- Phenytoin
- 用法:200mg IV緩慢注射 (<50mg/min),維持劑量: 每日300mg
- 因中樞神經異常所產生的打嗝有效,需注意有無心速過慢、低血壓及心臟傳導異常
- Carbamazepine
- 用法:200mg PO一天三次
- 因多發性硬化症所產生的打嗝有效
- Valproic acid
- 用法:起始為15 m g/k g/d ay,可每二週往上增加250mg直至打嗝停止或副作用出現
- 可能與PT及PTT延長有關
- Methylphenidate
- 用法:10-20mg IV
- 在癌症病患的使用,可同時治療opioid引起的嗜睡並加強opioid的止痛效果
- Amitriptyline
- 用法:10mg PO 一天三次
- 研究資料較少
- Lidocaine
- 用法:初始劑量為1 mg/kg IV,而後為2mg/min
- 當所有常用的藥物治療皆失敗時,可考慮使用的治療藥物
- Nifedipine
- 用法:10-20mg PO TID
- 血管擴張作用具抑制打嗝作用
- Gabapetin
- 用法:300mg-600mg PO Q8H
- 不經肝代謝的特性將更適用於癌末病患
- Midazolam
- 用法:15-120mg/每日連續皮下注射
- 類似baclofen直接經中樞抑制橫紋肌,以達肌肉鬆弛的效果
- Amantadine
- 用法:100mg PO QD
- 早期以抗病毒藥物上市,而後發現可改善巴金森氏症的症狀
以上內容節選自: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第三十一卷 第三期p88~95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