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十大常見疾病-感冒 Common Cold (2)
http://teachingcenter1.pixnet.net/blog/post/351918359
感冒 Common Cold (1)
什麼是感冒?
- 定義:Common cold = Mild upper respiratory viral infection
感冒就是輕微的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 症狀有:鼻塞流鼻水(nasal congestion and discharge (rhinorrhea))、打噴嚏(sneezing) 、咳嗽(cough)、喉嚨痛(sore throat),比較少見有發燒(fever)、頭痛(headache)、全身無力(malaise)
- 症狀和以下疾病十分類似,但是不可混淆,因其傳染力、嚴重程度和一般感冒不一樣: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細菌性咽喉炎(bacterial pharyngitis)、細菌性急性支氣管炎(acute bronchitis)、細菌性急性(鼻)竇炎(acute bacterial sinusitis)、過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百日咳(pertussis)
診斷上的陷阱
-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
- 症狀和一般感冒非常的像,尤其典型的症狀發高燒、喉嚨痛、無力痠痛等,在比較嚴重一點的感冒也會出現
- 所以若是在冬天、流感流行季節時,有接觸流感病人,或發高燒、喉嚨痛、全身無力有任兩個症狀,通通都當成流感治療
※克流感只對流感病毒有效,一般感冒的病毒,克流感沒什麼幫助
一般感冒與流行性感冒比較
翻譯自uptodate:Patient education: Cough, runny nose, and the common cold
症狀 |
一般感冒 |
流行性感冒 |
發燒 |
少見或低燒38度以下 |
常見且高燒39、40度3~4天 |
頭痛 |
少見或發生於嚴重鼻塞時 |
常見且伴隨高燒 |
全身疼痛 |
輕微疼痛 |
常見且可能劇痛,尤其關節痛 |
輕微疲乏無力 |
嚴重時會出現 |
常見,可持續2~3週 |
嚴重筋疲力竭感 |
無此情形 |
常見,尤其於剛發病高燒時 |
鼻塞、鼻水 |
常見 |
有時會有 |
打噴嚏 |
時常 |
有時會有 |
喉嚨痛 |
常見 |
常見 |
咳嗽 |
輕度或中度 |
程度不一,可嚴重咳至胸痛 |
- 細菌性咽喉炎bacterial pharyngitis、細菌性急性支氣管炎acute bronchitis、細菌性急性(鼻)竇炎acute bacterial sinusitis
- 喉嚨要看!呼吸音要聽!黃鼻涕要仔細問量和多久了,問診不可以偷懶!
- 其實細菌性的感染症狀較嚴重,通常不會和一般感冒搞混,但是要小心的是,在一般感冒後,身體狀況較差時,就比較容易二次感染這些較嚴重的疾病
- 若是懷疑這些疾病時,就會需要用到抗生素治療!
- 過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 症狀非常的類似,而且有時是因為感冒一直沒好,才被轉診後確診過敏性鼻炎
- 比較請參考下方表格:
一般感冒與過敏性鼻炎比較Common cold vs Allergic rhinitis
比較 |
一般感冒 |
過敏性鼻炎 |
持續時間 |
3~14天 |
數周至數個月(接觸過敏原時) |
症狀變化 |
一整天都差不多 |
早晚特別明顯 |
好發時間 |
常發生於天冷時、冷氣過強時 |
與過敏原相關,可有季節性 |
發生時機 |
病毒感染潛伏幾天後發病 |
接觸過敏原時即發生症狀 |
共通症狀 |
鼻塞、流鼻水、打噴嚏、鼻涕倒流後咳嗽 |
|
咳嗽 |
時常 |
有時 |
鼻涕 |
水狀轉稠後轉黃 |
保持水狀、清稀、透明 |
發燒 |
少見 |
無此情形 |
疼痛 |
有時 |
無此情形 |
疲憊 |
有時 |
有時(干擾到睡眠) |
喉嚨痛 |
常見 |
少見(咳嗽嚴重時) |
耳鼻癢 |
無此情形 |
常見 |
眼淚、眼睛癢 |
少見 |
時常 |
- 治療感冒症狀的藥對過敏性鼻炎會有一些幫助,但有些嚴重的過敏性鼻炎會用到類固醇,這就不適合感冒的病患了
- 百日咳pertussis
- 可以參考:http://teachingcenter1.pixnet.net/blog/post/349941281
- 在沒有打疫苗的時候,病人的初期症狀只有流鼻水、打噴嚏、聲音嘶啞、喉嚨發紅和夜間輕微咳嗽,此時與感冒很難判斷,通常由卡它期轉陣發期,典型症狀出來後就會有明顯的差別了
- 在絕大多數人都有打疫苗,疫苗約保護5~10年,青春期以後的保護力就很有限了,而此時得到了百日咳,症狀多會在鼻水、咳嗽的卡它期打轉,症狀不明顯,以致於會誤判為一般感冒或慢性咳嗽,但通常也都會慢慢自己痊癒,只是害怕會感染到尚未打疫苗的嬰幼兒,就有可能在他們身上出現較嚴重的併發症
- 感冒症狀持續的慢性咳嗽,有可能是得到了百日咳,尤其是家中有新生兒的病人,須特別小心
- 肺結核tuberculosis
- 雖然在感冒痊癒後,在組織復原的期間,會持續一小段時間的咳嗽症狀,但是當咳嗽超過3周時,就要很小心,魔鬼很有可能就藏在裡面
- 有肺結核接觸史、免疫力較差、老人(尤其是安養院、機構裡)、每天下午黃昏體溫會微高微燒、體重變輕等情形,就去照一張胸腔X光吧,會比較安心
- 感染性單核球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 喉嚨痛、疲勞、無力、身體疼痛的症狀和一般感冒很類似
- 所以需特別注意淋巴結腫大、扁桃腺紅腫(且帶有凝乳狀膿液)和持續高燒的症狀
- 會有一至二周的持續發(高)燒,且不容易用退燒藥作症狀控制
- 比較嚴重的會出現肝脾腫和全身皮疹,此時就不致於有誤判為感冒的情形
- 東方國家不常見,西方國家常見於青春期的病人(kissing disease)
- 治療以支持性治療為主
造成一般感冒的病毒
- 有超過200腫的病毒可能造成感冒,而且一次的感冒可能有多種病毒感染
- 最常見為鼻病毒(rhinovirus),占約30~50%
- 冠狀病毒(coronavirus),占約10~15%
- 輕微的A型、B型流感感染(正黏液病毒, orthomyxovirus),占約5~15%
※尤其是接受過流感疫苗後,得到此類病毒的症狀會比較輕微,比較像感冒 - 副流感病毒(副黏液病毒, paramyxovirus)
- 呼吸道融合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感染成人時
- 腺病毒(adenovirus)
- 腸病毒(enterovirus)
症狀及傳染方式
- 流鼻水的惡化會加劇鼻塞和咳嗽的情形,而劇烈咳嗽會加重喉嚨痛的程度
- 鼻塞後容易造成睡眠的問題,要塞不塞時容易打噴嚏並伴隨大量鼻水噴射(傳染給他人)
※未妥善處理的鼻涕和痰液,若接觸口鼻,會造成感染;若暴露於空氣中,循環的氣流也會造成傳染 - 發炎反應與神經刺激較嚴重時,會有全身的不適和隱隱作痛感,若睡眠品質極差,也會加重這方面的症狀
- 感冒的英文為cold,天氣寒冷時,感冒的發生率的確比較高,但成因並不是完全清楚,可能是冷空氣造成鼻腔內的免疫能力下降、乾冷的空氣破壞呼吸道黏膜、天冷時人與人的距離較接近、病毒能保持活性和傳播的距離比較長等等,都是可能的原因
- 睡眠不足和營養不良(不均衡),也會增加感冒的風險
過年十大常見疾病-感冒 Common Cold
http://teachingcenter1.pixnet.net/blog/post/351878594 (1)
http://teachingcenter1.pixnet.net/blog/post/351918359 (2)
過年十大常見疾病-挫傷(瘀傷) Contusion (Bruise)
http://teachingcenter1.pixnet.net/blog/post/351953576 (1)
http://teachingcenter1.pixnet.net/blog/post/351953765 (2)
過年十大常見疾病-皮膚及軟組織感染 Skin and Soft Tissue Infections (SSTIs)
http://teachingcenter1.pixnet.net/blog/post/352020527 (1)
http://teachingcenter1.pixnet.net/blog/post/352099118 (2)
http://teachingcenter1.pixnet.net/blog/post/352151978 (抗生素使用)
http://teachingcenter1.pixnet.net/blog/post/352152128 (3)
過年十大常見疾病-腸胃炎 Gastroenteritis
http://teachingcenter1.pixnet.net/blog/post/352251830 (1)
http://teachingcenter1.pixnet.net/blog/post/352290179 (2)
http://teachingcenter1.pixnet.net/blog/post/352345847 (3)
http://teachingcenter1.pixnet.net/blog/post/352346741 (4)
過年十大常見疾病-過敏(食物、皮膚、呼吸道) Allergy (Food、Skin、Air way)
http://teachingcenter1.pixnet.net/blog/post/352405454 (1)
http://teachingcenter1.pixnet.net/blog/post/352425053 (2)
http://teachingcenter1.pixnet.net/blog/post/352438049 (3)